搜巴巴信息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总站 [切换]
    信息分类
    分类信息网 > 热点资讯 > 知识百科 > 人文历史 >  南昌起义之血战三河坝战役

    南昌起义之血战三河坝战役

    时间:2023-04-25 17:34:05  编辑:搜小巴  来源:方志广东  浏览:207次   【】【】【网站投稿
    1927年9月18日,南昌起义部队主力进入大埔县城。19日,起义部队占领三河坝并做出分兵决策,主力向潮汕进军,朱德率领3000余人留守三河坝。

    10月1日,国民党钱大钧部2万余人,由今梅州市梅县区松口扑向三河坝,朱德和第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指挥了这场阻击战。蔡晴川、游步瀛、孙树成等上千名起义部队将士、农军和游击队员在战役中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三河坝大地,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

    三河坝战役打响后,为鼓舞士气和激励将士们英勇杀敌,南昌起义部队第九军副军长、三河坝战役总指挥朱德,当即在三河坝战役总指挥部的屋旁墙壁写下“誓死杀敌”四个大字。

    三河坝战役完成了钳制敌人、掩护主力南下潮汕的任务,成功战略转移并保存了宝贵的革命火种和革命力量。经过半年多的艰苦斗争,1928年的4月28日,朱德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井冈山。

    “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这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开国上将萧克对三河坝战役的评价。1927年,一大批年轻将士用生命守护着革命的火种,书写了人民军队历史中极为壮烈的篇章。三河坝战役在中国革命和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夜转移次第掩护

    笔枝尾山悲歌壮

    1927年10月1日,三河坝战役打响,血战三天三夜。10月3日下午5时,朱德、周士第、李硕勋等在火线上的作战指挥所,研究分析三河坝激战3天的战况,确定是采取继续留守,还是迅速撤退的大问题。

    “报告朱军长,我军伤亡已达900余人,敌人援兵还不断涌来,我军阵地已难以固守。”而后,又一位作战参谋急忙跑进来报告:“敌人从韩江的西、南、北三个方面同时向我军发起进攻,攻势猛烈,大有决战之势。”

    朱德听取指挥员的战况形势分析后,为了保存实力,便当机立断,做出了英明决策。他下命令:采取“次第掩护,逐步撤退”的战术,除留第七十五团一个营兵力作掩护外,其余部队于3日晚上开始逐步转移。在这紧要关头,朱德下达了部队向东南方向(饶平与潮安)秘密转移的命令。

    面对这严重的局势,为保证部队安全转移,需要留1个营的兵力在笔枝尾山上牵制敌人,掩护部队安全顺利转移。由哪个营担负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呢?

    经作战指挥所研究决定:留第七十五团第三营担负牵制任务掩护部队转移。为何留第三营坚守阵地呢?因为:第一,第三营营长蔡晴川是个坚定的共产党员;第二,他手下的兵力还有200多人,从建制来说是比较完整的一个营;第三,这个营从扼守三河坝以来一直坚守在笔枝尾山阵地上,熟悉地形,火力配备也较强。

    蔡晴川营长接受打阻击战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后,再向朱德、周士第、李硕勋等首长表决心:“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能完成任务。”该营战士获悉后,个个摩拳擦掌,他们斩钉截铁地向首长表示:“保证完成任务!”

    在部队转移前,第三营全体官兵与朱德、周士第、李硕勋等首长一一握手告别,而后,蔡营长立即在全营官兵面前作战前动员,他说:“同志们,现在的三河坝战场从笔枝尾山到梅子岽,就留下我们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我们要保证朱军长率领的部队安全转移,我们应该怎么办?”

    图片

    ▲三河坝晚霞

    九连、十连、十一连连长一个接一个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战术建议。接着,由蔡营长做出掩护部队转移打阻击战的部署:“九连留守指挥所,十连、十一连以汇城为阻击方向,从左右两翼伸延200米,各就各位,俯视各方,监视敌人,严阵以待。”

    4日凌晨5时许,起义部队主力已经离开战场,向东南方向转移后,敌人像输红了眼的赌徒,向起义部队第七十五团第三营所留守的笔枝尾山阵地猛扑过来。

    “我们的任务就要完成了,胜利就在眼前,再过1个小时,我们就要撤离三河坝战场了!”蔡营长向战士们说。

    话音刚落,敌人的炮火从正面和左右前后齐打来,落在起义部队留守掩护部队的阵地上,火光冲天,大有炸平笔枝尾山之势。“准备战斗,誓死杀敌!”蔡营长立即下令。

    敌人来势凶猛,留守掩护的起义部队四面受敌,情况非常危急。战士们怒火高万丈,要求火速开枪,投入战斗,打击敌人。

    蔡营长强压怒火,镇定地反复对战士们说:“同志们,要牢记朱军长的话,只要能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希望,革命就能最后取得成功……”

    危急关头,蔡营长为了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他决心牺牲自己,掩护战士突围。他立即下令:“十连、十一连迅速突围,跟上朱军长率领的队伍前进,我带第九连战士为你们掩护,与敌决一死战!”

    第十连、十一连官兵听后,个个眼含泪花,请求蔡营长立即率领第九连队伍迅速突围转移,争相请缨留下作掩护。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全营官兵没有一个人肯离开满是烈火的战场。他们异口同声地向蔡营长表示:“同生死,共存亡,坚守笔枝尾山阵地,与敌人决一死战,保证部队安全转移。”

    刹那间,笔枝尾山四周响起密集的枪声、炮声,敌人从四面八方扑向起义部队第七十五团第三营留守部队的笔枝尾山阵地。

    “同志们,准备战斗!”蔡营长一声号令,枪声在吼叫,战士们将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扔向敌群中,敌人一批又一批地倒下去了。

    经过一场激战,起义部队留守的许多战士光荣牺牲了,许多战士受了伤,留下兵力不多了,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甩尽最后一颗手榴弹,蔡营长下令:“同志们,埋好机枪,上好刺刀,准备肉搏战!”

    蔡营长率领战士们冲出战壕,杀向敌群,展开白刃格斗。经过激烈的搏斗,起义部队第三营200多人只剩下蔡营长和1名连长、2名战士,共4人。但笔枝尾山阵地仍在留守部队手中。

    这时,敌人叫嚣着喊话:“缴枪不杀,快投降吧!”

    蔡营长镇静地环视四周,拍着胸膛高声地说:“嘿!妄想!同志们!我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我们从南昌城一直打到三河坝,从不放下手中枪,为了中华民族利益,为了人民解放事业,我们心甘情愿战死在沙场,决不向敌人投降!”

    话音刚落,蔡营长带领连长和两名战士爬上笔枝尾山,站在顶峰,他们背靠背,四把闪亮的刺刀,对准四个方向,准备与敌决一死战。

    蔡营长掏出驳壳枪,连发数枪,击毙了几个疯狂之敌。咔嚓一声,子弹打完了,敌人趁机蜂拥而上,一排子弹打过来,蔡晴川等4人倒在血泊中……

    蔡营长以血肉之躯实现了“与阵地共存亡”的钢铁誓言。第三营官兵为起义部队主力转移赢得了时间,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悲壮的诗篇。正是:

    笔枝尾山歌悲壮,

    英雄光辉映韩江。

    烈士丰功垂史册,

    千秋万代永不忘。

    她用一辈子追寻父亲

    梅州市大埔县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的纪念碑围墙下,有一块非常特别的墓碑,小小的墓碑上刻着“孙树成烈士女儿孙淑珍墓”,这一块特别的墓地,书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也上演了一幕催人泪下的父女情。

    1927年9月19日,南昌起义部队的一部分约3000名战士,在朱德的率领下,为掩护周恩来等主力部队转移,留在三河坝执行阻击任务,墓碑上所书的“孙树成烈士”,就是当时在阻击战中牺牲的团长孙树成。

    孙树成牺牲时只有27岁,并且他的家人对此一无所知,当时他家中还有一个不到两岁、从未谋面的女儿——孙淑珍。

    当她17岁那年,抚养她成长的外祖父在临终前把她叫到面前,紧握着她的双手叮嘱说:“你长大成人了,懂事了,一定要找到你爸爸孙树成,他已南下投奔革命了……”这时的孙淑珍,妈妈和外祖父为革命先后离开了她,世上最后的亲人,就剩下那个生死未卜的爸爸。

    此后将近60年里,关于父亲,除了“孙树成”这三个字,孙淑珍一无所知。从记事起到67岁、从会叫“爸爸”到自己成为奶奶,她一直都在寻找,“找到父亲”成了她一生的使命和夙愿。

    1981年7月29日,孙淑珍的女儿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看到了母亲口中天天念叨的名字——孙树成,于是,女儿不顾一切狂奔回家,把王志之发表的《浴血奋战三河坝》一字一字念给母亲听,当念到“孙树成在三河坝战役中牺牲”时,孙淑珍呆坐良久,然后摸着报纸上的“孙树成”三个字呢喃着“爸爸,爸爸……”,她突然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她不相信,也不愿相信,她用一生寻找的父亲在她两岁那年就已经牺牲了。

    图片

    ▲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来源:梅州日报)

    从此,“三河坝”这个地名,刻在了孙淑珍的脑海中。经过多方确认,1984年,迫不及待的孙淑珍,终于来到了三河坝,站在“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前,她用小小的身子抱着纪念碑的一角失声痛哭:“爸爸,我来了,我来看你了!”

    1987年,临终前的孙淑珍还是不停地念着“爸爸,爸爸……”,她留下的唯一遗愿,就是要把自己的骨灰安葬在离河北两千公里外的大埔三河坝“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下,即使远离女儿,即使到这陌生的地方,她也要陪在父亲旁边。

    最终,在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里,这对父女团聚了!


    烈士简介:
    孙树成(1902-1927)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江苏铜山人;父有田产百亩;铜山县立小学毕业,江苏省立第十中学肄业一年,铜山师范学校毕业。
    1923年8月由顾子扬(省立徐州中学校长兼铜山县教育会长)介绍加入国民党。1924年春由刘云昭(均为江苏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推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到广州,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习,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第三、四期步兵大队区队附,军校教导第二团第六营副连长、营-表,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军官教导队大队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第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团长,1927年10月在大埔三河坝战役中牺牲。

    蔡晴川(1903-1927)1903年12月诞生在两河口蔡家老屋,湖南石门人。石门县立高小毕业。1925年初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入大元帅铁甲车队,任第三连副连长。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排长、连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代理团长。同年10月初在广东大埔三河坝战役中牺牲。

    游步瀛(1903—1927),又名步仁,出生于湖南宝庆(现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丰云村6组人)。父从农商,有地产40亩。本县国民学校高级班、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农本科肄业。曾任宝属农业劝建会编辑、主任,青年互助社会总务主任.兼青年社会服务社副主任。1924年5月到广州,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习,1926年夏任黄埔同学会总务科科员,兼文书股长。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曾在《黄埔潮》周刊发表多文。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营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暴动军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参谋处长;10月3日,在著名的三河坝战役中,由朱德、周士第、李硕勋同志商议派他到前线指挥作战,抗击敌人;在指挥战斗中,腹部中弹仍坚守阵地,后因伤重,被抬到后方,转移到福建平和附近壮烈牺牲。

    【重要提醒】

    ↘↘点我免费发布一条本地便民信息↙↙(微信搜索soubaba_com加小编好友,注明搜巴巴,免费拉您进群聊),优先通过审核。

    【搜巴巴】

    最新便民信息